清华师生受邀参展智利首都“欢乐春节”龙年庆典,反响热烈

1月13日,2024年“欢乐春节”龙年庆典在智利圣地亚哥首都大区雕塑公园隆重举办,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阿根廷智利专题调研支队受邀开设清华文化展位,反响热烈。中国驻智利大使牛清报、智利天主教大学校长伊格纳西奥·桑切斯等出席活动并莅临清华展位。本次庆典由中国驻智利大使馆、首都大区普罗维登西亚市政府、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智利舞龙舞狮协会共同主办,活动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市集、武术表演、工作坊、舞龙舞狮等,现场二万五千余民众参与。

清华大学展位吸引众多观众

为展现“青春中国”风采,全球胜任力课程12名师生在清华大学拉美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历时2个月,精心设计了本次文化展位,包括清华文创设计展、云南彝族与白族非遗手工艺品展、清华学子乡村摄影艺术展以及现场琵琶演奏,并设立手绘互动区,邀请智利民众一同创作中国元素明信片,涂绘中国印象,书写新春祝福,体验汉字文化。从下午3时到深夜,清华展位一直人气火爆,吸引来过万的人流量。
富有清华特色的精美展品在吸引游人的同时,也吸引来了对清华感兴趣的求学者。他们中既有在智利长大的华裔,也有土生土长的智利青年。社会科学学院阿根廷籍留学生魏洁妮全程用西语为智利友人讲解,她风趣地说:“我几乎成了清华招生组的专员,从资助政策到录取条件,已经无微不至地介绍过好几轮清华的国际项目。”

胡钰教授向牛清报大使(右一)和智利天主教大学桑切斯校长(左一)介绍展位

如果说传统工艺品是凝固的民族记忆,身着各类中国传统服饰的清华学子就是行走的文化符号。在民族非遗展品旁,日新书院本科生王一竣梳起发髻,红衣飘飘,怀抱琵琶轻拢慢捻,惹得路人驻足围观。一曲终了,围观群众纷纷击掌叫好,排队请求合影留念。“虽然不懂西语,但foto这个词我已经烂熟于心。”王一竣笑着说。
清华学子的乡村摄影作品是本次展位的一大亮点。为展示更丰富、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支队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及新闻学院乡村实践支队的摄影成果制成明信片进行展示,同时印上中西双语新年祝福,赠予当地民众。“照片上是哪里?”“这是什么农作物?”“这里的景色真美!”在挑选明信片的过程中,不少智利民众对照片中的人、事、物萌发了好奇心和向往之情。乡村振兴进程中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图景跨越山海,在智利人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照片的含义在讲解中彰显,故事的意义在互动中明晰。法学院本科生顾恩侨在讲解照片时,遇到了一位寻求帮助的智利阿姨。阿姨的祖父是中国人,但她看不懂汉字,只知道祖父姓氏的发音是“Ye”。顾恩侨经过查证,在阿姨所挑选的明信片背面写上了“叶”字的简、繁体。他感慨道:“不管在中国还是智利,姓名总关乎我们是谁。这位阿姨既是在寻找她的中文姓氏,也是在寻找她的身份认同。”

赵月枝教授向智利友人赠送明信片和龙年非遗香囊

在支队展位,有的人找回了遗失的姓氏,有的人则获得了新的名字。带队老师胡钰教授与赵月枝教授现场开工,帮助智利友人写中文名字。拿着胡钰教授的墨宝,智利青年“索兰格”和“米亚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另一边,明信片受欢迎的程度超出预期,支队成员不得不另辟蹊径,拿起纸笔现场设计。当地的小朋友和青年也加入其中,从熊猫到长城、宝塔,笔下的图像能传意,跨越语言隔阂,使心紧紧相贴。
画拙意非浅,纸短载情长。展位上,支队收到了各种各样的留言。有的直抒胸臆,写道“中国我爱你”;有的打破常规,画了阴阳五行图;还有的为家人祈福,写下了一家五口的名字。密密麻麻的西语铺满了纸面,绵绵密密的情谊填满了内心。
夜幕降临,春节庆典临近尾声。牛清报大使和桑切斯校长来到展位仔细观赏,并亲切地与同学们合影留念。桑切斯校长提笔写下“Felicitaciones por el trabajo realizado(祝贺诸位圆满收工)”,为展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支队成员与观展的智利友人合影

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阿根廷智利支队在智利春节庆典活动中一展清华学子风采,赢得了智利人民的喜爱,充分推动了中智之间的民心互联互通。CGTN及智利本地媒体24小时频道对赵月枝老师及两位支队同学进行了采访。在智利友人对展品感到好奇时,在一张张合影的快门按下时,在智利小朋友绘出中国的文化标志时,在无数细微而充满意义的时刻,中智人民的友谊之桥已然搭建。尽管山海为远,但中智民心相通拥有无限可能。